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

【說文化】新藝術風格


 行走在布拉格的街上,隨處可見Art Nouveau風格,就算不特別拜訪捷克最出名的藝術家慕夏(Alphonse Mucha)博物館,那股濃濃的Art Nouveau也在城裡的建築、裝飾、甚至是招牌或菜單上字體可見。

Art Nouveau—新藝術風格是盛行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藝術風潮,它的影響範圍涵蓋整個歐洲與一部分的美國,在藝術史上,Art Nouveau被認為是歐洲最後一個大型藝術風格運動,在Art Nouveau之後,歐洲再也沒有一個藝術風潮能如此全面廣泛地影響著從建築、工業設計、服裝、美術……領域。Art Nouveau最明顯的特色便是有著自然的線條,這柔和的曲線取材自大自然的花草樹木,雲朵天光、飛鳥動物,從慕夏的畫中,美麗的女子們被花朵藤蔓包圍著的浪漫情境,可見一斑。

照片裡的招牌字體也是典型的Art Nouveau風格,在布拉格很多老店都還保留著這樣好看的老招牌,從充滿極簡德意志風格的德國過去拜訪布拉格,Art Nouveau給人的感受實在特別強烈。

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

【喝一杯】德國火鉗燒酒 Feuerzangenbowle


「火鉗燒酒」(Feuerzangenbowle),光聽這名字就很酷吧,這是德國聖誕節傳統的應景飲料,一杯用烈酒燃燒的紅酒,外型也很漂亮。

火鉗燒酒,是紅酒加入肉桂粉、豆蔻、丁香粉、檸檬、柳橙原汁等,混合加熱後,在裝酒的盅品上方放置一層有洞的器物 (或是直接用個網子),在這層器物上放上一種高濃度烈酒的糖塊,把糖塊點燃,冰藍色的火焰逐漸融化糖塊,焦糖滴入紅酒中,增添紅酒的滋味。
燒酒融糖入紅酒的過程極為瑰麗耀眼,總是吸引眾人目光,在聖誕市集上經常看得到「火鉗燒酒」的攤位。

這款嚴冬熱飲,因為太漂亮也帶有慶祝的氣氛,在大學新生、兄弟會上入盟結社、或大學生冬日慶典上,年輕人會把燒一大盅的火鉗燒酒,一大群人圍著火焰喝酒,非常歡樂過癮啊。

** 內文及圖片參考 廚房二三事 www.kitchen234.com
http://www.kitchen234.com/index.php?do=article&id=25

【談美食】義式燉飯




身為以米為主食的亞洲人的我們,生活在歐洲,要天天吃麵包或馬鈴薯當主食,還真是有一點難度,每當我們的台灣米或日本米吃光時,又不想只吃泰國香米或印度米,各種「米」料理就成為我們關注的目標。

義大利燉飯Risotto—就是我們以及大家都喜歡的一道菜!這個義大利的國民美食滋味,雖然名為燉飯,但是米粒就是要得帶一點硬硬口感(Al Dente)的才行,西班牙燉飯Paella的米則就較為濕軟。燉飯的關鍵在於米的粒粒分明與恰到好處的硬度,至於口味則是各家滋味不同,各種蔬菜與肉類都能加入燉飯中,培根、磨菇、豆子、海鮮、番茄…..用高湯慢慢燉煮,最後灑上Parmesan cheese就成了。

燉飯不是一道困難的料理,但得花上一點時間在鍋子旁顧著,若是一家餐廳的燉飯不好吃,那肯定就是不夠用心了。
關於米,還有很多料理可以說,我們下次繼續!也歡迎大家幫忙給點子囉。

2012年12月16日 星期日

【去哪玩】到柏林看當代建築


若是建築迷到柏林來,我一定會推薦不要錯過到Mitte區看建築。這裡林立許多商店與百貨公司,最重要的時尚地標便是Friedrisch大街上的Quartier 206百貨公司,這裡不只是高級精品的集結,更是建築大師貝聿銘所設計的當代Art Deco風格大樓,我就見過幾次老師們帶著學生在百貨公司裡上戶外建築教學課。

隔壁的Quartier 205,是建築大師Oswald Mathias Ungers的作品,而另外一邊的Quartier 207,是法國拉法葉百貨公司的所在,也是鼎鼎大名的法國建築師Jean Nouvel之作。

Mitte的「建築島」—Museumsinsel,上頭有五座博物館,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,其中的Neues Museum也是建築迷的朝聖之地,因為大戰時被轟炸而損壞,由英國建築大師David Chipperfield(香港機場也是他的作品)重新設計改建而成,
2009年重新開幕,2012年獲得歐洲RIBA建築大獎。除此之外,還有好多大大小小、由各大國際建築師操刀的作品,光是Mitte就值得花上一整天好好看。

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

【學做菜】 不失敗奶油培根義大利麵



雖然奶油醬汁—白醬(carbonara)義大利麵熱量高,但在冷冷的冬天,味蕾就是經常會想念這種濃郁rich的滋味。奶油培根義大利麵是經典的一款滋味,各家自有各自配方,今天我們製作的這一種非常簡單,而且完全適合料理新手。

材料的比例可依個人口味增減︰先用奶油炒洋蔥,然後加入切塊、或切成長條的培根,培根炒出油之後,再放入磨菇(可放可不放),接著加入煮好的義大利麵spaghetti扮炒,然後(這是關鍵!)關上火,將一小杯鮮奶油(杯裡放入一顆蛋黃)倒入麵裡攪拌,(若是先放蛋黃或是先放鮮奶油都可能因為熱度而變成蛋花狀),用黑胡椒與鹽調味,就完成啦。 

相信我,奶油培根義大利麵很難失敗,做出來就是好吃,今天不如忘記卡路里,來動手做這個決不失敗的義大利麵吧!

【購物狂】胡桃鉗娃娃


聖誕節前夕,許多德國人會在家中放置一些應景的擺飾,特別是如同我們之前提過的各式木製品。 這些木製擺飾緣起於19世紀德東地區的艾爾茲山區(Erzgebirge),當地產礦和木材,礦工們為了在閒暇之餘也可另有收入貼補家用,所以在製做木頭傢具和用品的同時,也開始創造一些直到今日都還受大眾歡迎的木頭雕飾,其中一樣就是胡桃鉗娃娃。

胡桃鉗娃娃的造型主要是憲兵,士兵或是國王。大大的嘴是為了可以把胡桃放入,隨手扳動後面的槓桿,就可以享用香脆的胡桃了。大型手工製的胡桃鉗娃娃動輒數百歐元,著實令人難以下手購買,不過隨著全球化的過程,你也可以花五歐元把它帶回家,至於拿它開胡桃? 

Well…

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

【吃點心】 Christstollen 德式聖誕蛋糕

聖誕節前夕,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開始準備各式餅乾與應景的蛋糕。不過,傳統的德國的聖誕蛋糕和一般想像的鬆軟口感大大不同,而是有如麵包一般,越咀嚼越香甜的紮實口感,而且很甜!

聖誕蛋糕製作有如甜麵包的材料,把麵粉、水、糖、奶油和烘焙發酵粉混入乾果、杏仁、葡萄乾等,再以肉桂粉、小豆蔻、丁香等調味香料,揉麵拌成的麵糰加以烘焙,最後在蛋糕表面上還要塗上一層如下雪般的白色糖霜,就成了美味有嚼勁的聖誕蛋糕,德文稱為 Christstollen,要吃時就切下如土司麵包般一片片享用,保證吃完一片就有飽足感。
德國聖誕蛋糕最早的記載,出自1474年的德勒斯登 Dresden,當地就以聖誕蛋糕的糕餅市集開啟了聖誕市集的傳統。雖然德勒斯登的聖誕蛋糕,源自古字稱為Striezel,但與Christstollen同樣都是指聖誕傳統應景的聖誕蛋糕。泡杯茶,切片蛋糕,一同來品味聖誕的傳統韻味吧~